\ 目政大校園有什麼樣永續倡議、行動正在進行?點進來看看吧! /
政大提出四案永續校務研究案,從不同面向著手,一同創造友善且永續的校園環境與生活。
政大校園微歧視基礎調查:多元群體的主體經驗建言
提案背景
多元文化下的微歧視
在校園、職場等多元環境中,微歧視問題普遍存在,且往往隱藏在言行舉止中,不易被察覺。
研究目的
希望透過研究,深入了解微歧視對受歧視者的影響,並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營造更友善包容的校園環境。
提案目標
了解微歧視經驗
透過訪談,深入了解不同群體遭受微歧視的主觀感受和經驗。
探索解決方案
蒐集受訪者對於如何消除微歧視的建議,並總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預期成果
增進對微歧視的認識
釐清微歧視的類型和表現方式。
提出解決方案
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如活動、課程等,以改變人們對微歧視的態度。
建立推動團隊
透過研究,凝聚一批共同關心微歧視問題的團隊,共同推動相關行動方案。
政大校園能源使用行為改變計畫
提案背景
提案動機
希望能透過節能減碳,讓學校成為更永續的環境。
提案目標
提案目標
在2024-2025年間,推動校園內的節能措施,讓學校成為節能的典範。
研究方法
- 校園合作:
與學生社團合作,共同推動節能活動。 - 多元管道:
除校內活動,也可能結合課程或外部資源,進行更深入的推廣。
預期成果
提升節能意識
透過教育訓練和宣導活動,讓師生更了解節能的重要性。
改善能源使用行為
減少能源的浪費,降低碳排放量。
政大校園廢棄物減量與循環經濟計畫
提案背景
環經濟的定義與重要性
循環經濟是一種透過減少、封閉和縮小物質與能量循環,來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經濟模式,不僅有助於減少廢棄物和碳排放,還能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全球趨勢與政府政策
近年全球各國政府和組織都高度重視循環經濟,並制定相關政策。
循環經濟與回收經濟的差異
循環經濟強調「源頭改變」,而非僅僅是回收。它追求資源在系統內的多次循環利用,以達到零廢棄的目標。
循環經濟的複雜性
循環經濟除涉及自然科學,還包含社會、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考量。
提案目標
提案目標
- 制定衡量校園實踐循環經濟的「指標」
- 辨識校園潛在的資源循環「熱點」
- 嘗試串連未來潛在共同推動循環經濟的校內外「網絡」
預期成果
預期效益
- 強化內部資源整合與彈性
- 協助校園落實循環經濟目標
- 促進學術研究與創新
政大校園山水有情計畫
提案背景
地理位置
政大校園位處都市和山區交界,體驗城市生活或親近大自然皆便利。
本計畫希望充分利用政大優良地理條件,結合人文社會和自然生態,創造人與環境的共融校園。
後山生態豐富具發展潛力
學校後山佔地廣大,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如何將後山打造成一個生態環境健康優美,又能促進師生社區一同參與的區域,是我們的重要目標。
提案目標
建置互動式校園生態地圖
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打造互動式政大校園生態環境故事地圖。
提升校園認同感
透過讓師生更了解校園環境生態,增進對學校的認同感。
推廣生態教育
將校園生態資訊公開,提升校園生態教育的成效。
協助校園管理
利用空間資訊技術協助校方進行校園生態環境的調查與管理。
預期成果
豐富的校園生態資訊
提供師生一個互動式平台,促進了解校園的生態環境。
提升對校園的認同
讓師生對校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
促進生態教育
將校園生態資訊公開,讓更多人了解政大在生態保育方面的努力。
協助校園管理
提供校方更有效的校園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