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永續榮耀

校園中的隱形殺手 百年樓窗殺問題與實際行動

|教務處

校園內一扇窗戶上映出鳥類的模糊輪廓,那是牠在高速撞擊玻璃後留下的痕跡,看似偶發,類似場景在文學院近幾個月已發生了多次,不僅讓人驚訝,也對鳥類生態帶來了威脅。

這種鳥類撞擊玻璃的情況在學術上稱為窗殺(Bird Window Collision),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曾守正有時接到同仁和同學通報窗殺事件,不只通報者受到驚嚇,也導致了鳥類受傷甚至死亡,因此他決定與教務處合作,著手解決頻繁的窗殺問題。

「我們希望從教室開始試驗防鳥撞擊窗貼,透過環境的改變引發學生的好奇與關注,進而找到更好的方法,逐步推廣到更多地方。」
曾守正提到過去文學院嘗試過張貼猛禽貼紙,但成效有限,而在此次行動的過程中,最困難的點在於相關知識的不足,「窗貼該用什麼形狀、材質?」「應該貼在哪裡?」「後續該如何維護?」種種問題在行動初期帶給他和團隊不少疑惑。然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契機出現在今年夏天的一場展覽上。

「當時展區裡擺著一些鳥類的屍體,還附上窗殺的成因與防治說明,讓人印象深刻。」曾守正回憶起與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初次接觸,該會針對防治窗殺問題提供了專業建議,在諮詢過程中,該會說明窗殺的成因在於玻璃的透明穿透性或反射假影,不論是因為哪種原因,皆會讓鳥類誤以為該處是通道而一頭撞上,將可能導致骨折、內出血、昏迷,甚至是死亡。另外也提及了窗貼的選用、安裝和後續維護的方法,這些都成為團隊行動的重要指引。

臺灣的生態多元豐富,尤其更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曾守正表示曾見過五色鳥、白頭翁、綠繡眼,甚至是體型巨大的黃頭鷺誤撞玻璃,另外根據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生謝季衡的調查,窗殺種類大部分是都市或淺山常見鳥種,但案例中也包含猛禽等高階掠食者,甚至是保育類及特有種,美國的研究機構指出,一年大約有5億隻野鳥因撞擊玻璃而死亡,臺灣的數目雖無完整統計,但學者推估每年窗殺應至少有數百萬隻,因此亟須留意窗殺現象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威脅。

實際施行之窗貼。(照片來源:教務處)

為了有效防治窗殺,曾守正與團隊經討論後選用菱形網格窗貼,他說明窗貼目的在於切割窗戶畫面,破壞光線所形成的假通道以防止鳥類誤撞,間距約5×10公分以內,大約一張悠遊卡的大小,就可以有效防止90%的撞擊事件。

教務處教務長林啓屏特別感謝曾院長的提議,並表示政大為人文社會學門之頂尖大學,有責任持續維護校園生態的豐富性與多元性,避免人造建物影響在地生態的平衡,並將永續保育概念與素養融入在課程教學中,後續已指示課務組率先於百年樓330304等七間面向山區的教室門窗上,黏貼菱形網格窗貼。

截至目前為止,在裝設區域尚未發生任何窗殺案件,曾守正也強調行動不會止步於此,未來計畫與教務處等校內單位合作,將窗貼技術推廣到校園各個角落,並號召對環境保護感興趣的師生共同參與。這不僅是一項改善環境的行動,更是一場關於生態保護的校園教育。

窗殺防治建議。(照片來源:台灣猛禽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