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臺菲原住民知識在地知識及永續發展海外科研中心(以下簡稱臺菲科研中心)於2月27日至3月5日,前往菲律賓比科爾(Bicol)區,參加2025年「東南亞協力與整合氣候研究工作坊」。本次會議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南亞研究中心及菲律賓帕蒂多州立大學(Partido State University)共同舉辦,總計有16個國際機構及18個菲律賓國內學術單位參加,針對氣候變遷調適進行跨學科的對話。

會議主辦方—帕蒂多州立大學的校長Arnel B. Zarcedo博士,於去年年底曾受邀來訪本校。他在開幕致詞中強調了多元知識在氣候應對中的重要性,特別是故事、文化與歷史的價值,並將此次活動形容為召喚跨越學科界限、整合多元知識體系、加強跨部門與跨區域合作的契機。接著,由美國原住民族學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地球科學系的Kathleen Johnson教授針對氣候變遷、可持續發展及東南亞的環境未來進行專題演講,探討如何透過跨學科研究連結氣候科學、考古學與原住民知識。隨後,展開了「原住民地景與自然資源共管」及「農業、生態系統與海洋資源」兩個場次的發表與討論。
臺菲科研中心執行長,同時也是本校民族學系主任的官大偉教授,除了在第一天分享臺灣原住民族知識研究的經驗,並在第二天開場發表專題演講,題目為「重思自然解方、主流化原住民知識」。他指出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不僅涉及「自然」,更具高度的文化性、社會性與政治性,因此必須避免將「自然」客體化,而是要更加認識多元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在專題演講後,則有「東南亞災害風險降低與整合方法」、「海洋生態系統與沿海生計:歷史數據與現代科學的融合」等兩個場次的發表及討論,並進行最後的綜合座談。除了兩日的室內會議,本次工作坊還進行了大學博物館的參訪以及比科爾區海岸的踏查。

本次會議的亮點之一,是「原住民地景與自然資源共管」場次,邀請了臺灣的林保署署長,以及苗栗南庄蓬萊賽夏族部落代表根誌優長老,分享林保署與部落合作的經驗。這顯示出臺灣近年來在自然資源治理上的典範轉移,已得到國際間的重視。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校臺菲科研中心在國科會推動新南向海外科研中心的支持下,於六年多前成立,至今已累積了豐厚的雙邊學術研究合作與社區對話成果。即使該計畫已於去年底結束,但本校臺菲科研中心仍持續投入交流、連結資源,耕耘此一長期形成的網絡,為原住民知識、在地知識及永續發展研究的累積與推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