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消息公告

政大首份永續報告書亮相 盼持續發展永續與地方學

|【校訊記者許巧昕報導】

國立政治大學於2024年12月7日舉辦「𨑨迌大文山——政大USR永續論壇」,會中發布政大首本永續報告書,並邀請台聯大系統清華大學、中央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北大學等友校專家進行校際對話,交流各校在「永續發展」與「地方學」等方面的寶貴經驗。

政大於2023年首次實施的「政大永續議題調查」,納入校內外利害關係人意見,參照GRI永續性報導準則為架構,詳細盤點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在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三大領域的關鍵成就,並委請第三方確信,提高報告書資訊的可信度。

政大校長李蔡彥表示,雖然政大環境相關科系較少,但在當前跨領域的氛圍下,環境永續議題並非僅限於環境相關系所的責任,許多議題是與社會、管理息息相關,因此身為以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政大,也能在永續發展上做出許多貢獻。李蔡彥進一步提到,此次永續論壇除了永續報告書的發表外,也希望推動在地「文山學」,將大文山地區的地方特色融入校內師生的認同與實踐中,讓政大「認同在地,放眼天下。」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指出,政大永續報告書的特色在於從校內師長的研究領域出發,結合在地社區,並透過一系列座談和學生取經。施文真強調,學校在撰寫永續報告書或USR計畫時,通常會以學校及周遭社區的專業特色來決定整體方向。施文真也表示,雖然政大環境相關科系不多,但她認為永續發展涉及多元議題,只要有共同的政策目標,即使採用不同手段,也能實現永續。

校長李蔡彥表示,永續議題與社會、管理息息相關,此次永續論壇除了發表永續報告書外,也希望推動在地「文山學」。(攝影:秘書處)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指出,政大永續報告書的特色在於從校內師長的研究領域出發,結合在地社區,並透過一系列座談和學生取經。(攝影:秘書處)

校務治理的創新與突破

政大副校長詹志禹在報告中指出,在治理層面,政大積極將永續發展理念融入校務運作。過去一年學校成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設有協作跨單位議題的永續工作小組,並於今年十月正式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強化永續議題治理的行動策略。

此外,政大積極推動「數位政大」的願景,透過行政流程數位轉型推動小組,跨單位檢討既有行政流程,已經完成多項專案,提升校內服務品質與使用者經驗,更大幅節省用紙量。在數位賦能上,學校新成立的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成為推動校內教學與研究創新的重要基地,促進人文社科與資訊科技跨領域合作。

永續賦能發揮影響力

政大亦首次盤點校內教學、研究與服務對應永續發展目標的情形,梳理政大的SDGs生態系與貢獻。報告書指出,政大每年所開設永續相關課程將近七百多門,以「優質教育、減少不平等、尊嚴就業、公正制度」等相關課程尤其豐富;而政大從「新科技、新經濟、新康健社會、新國際形勢」等四大面向發展「政大顯學」,透過人文關懷、社會科學洞見,支持社會永續轉型。

推動人文健康校園

為回應利害關係人對於身心健康議題的關注,學校推出多項心理健康支持計畫,包括實施學生心理假制度和強化教職員工生心理諮詢資源與補助等。 除了上述外,政大亦期望從校園氛圍改革,2024年宣布「公平、多元、共容(EDI易地愛)」政策,並成立EDI委員會,致力消除校園內的歧視與偏見,營建詩意棲居的校園氛圍。報告書中可見政大對各種代表性不足群體的支持措施,以及透過課程、校園活動佈建,提升師生文化敏感度等。

環境永續的積極努力

在實踐環境永續方面,政大今年完成首次全校溫室氣體盤查,為未來減碳工作奠定基礎,同時擬定校園碳中和五大策略,宣示共同努力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政大近年推動的配水改善工程也在經濟部評選中獲得大專組節水績優認可。此外,政大2023年展開的地坪空間景觀計畫不僅提升校園環境品質,也納入以人為本、公共參與、氣候變遷調適、低衝擊的思維,期盼以環境與人共好的理念,逐步打造永續校園。報告中指出,在能源管理、廢棄物源頭減量、文資建築永續維運、後山生物多樣性議題等,政大雖仍有精進空間,但已初步盤點基礎資料,並研擬行動方案,未來將持續努力善盡政大之環境責任。

未來展望

政大副校長詹志禹表示,政大有責任、也有決心蛻變成為一所典範永續校園,盡人性以參贊天地之化育。未來將持續秉持循證(Evidence-based)精神,逐年完善基礎資料,擬訂發展策略,優化永續目標,並與所有關心社會、環境與政大的夥伴們,共同推動永續轉型這項遠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