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活動報導

台研中心合辦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 聚焦全球永續發展議題

|台灣研究中心

為促進臺灣的永續發展,本校台灣研究中心與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及台北政經學院攜手合作,於12月18日在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本次論壇以當前全球氣候變遷危機為背景,邀請多位國內外學術界與產業界的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實現淨零碳排放與永續發展的關鍵挑戰與解決方案。

開場嘉賓王平院士。(照片來源:台灣研究中心)

論壇開幕致詞由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講座教授及中央研究院王平院士,以及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黃煌雄董事長擔任。中央研究院王平院士於開幕致詞時表示:「臺灣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的推動,不僅需要本土創新,更需借鏡國際經驗,以形成政策與產業協同的合力。」強調臺灣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需要整合本土創新與國際經驗,以推動政策與產業協同合作。而本次論壇主持人陣容堅強,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院士、臺大經濟系特聘教授及中央研究院李怡庭院士,以及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兼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連賢明執行長,他們共同引領討論,聚焦論壇核心議題,並促進與會者之間的深度對話。

開場嘉賓黃煌雄董事長。(照片來源:台灣研究中心)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院士發表主題演講。朱棣文院士不僅是美國知名物理學家,亦曾擔任美國能源部部長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以「邁向電力超載及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其他挑戰」為題,深度剖析全球能源發展的現狀與未來趨勢。朱棣文院士於演講中強調,核能發電具有能源安全保障的優勢,值得重新評估與考量,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及能源供應鏈不穩定的背景下更顯重要。他以美國加州核電廠延役20年的案例為例,呼籲技術專家應勇敢發聲,推動政策重新審視核能的角色。朱棣文進一步提醒,臺灣目前高度依賴天然氣發電,但天然氣價格高昂且儲備設施不足,易受地緣政治影響。為避免能源供應中斷的風險,臺灣需要考量多元化能源組合,重新檢視核能發電的可能性。並呼籲各界重新審視核能在臺灣能源策略中的定位。

主講嘉賓朱棣文院士。(照片來源:台灣研究中心)

本次論壇不僅聚焦於能源技術與政策分析,也安排兩場座談邀請國內外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與經驗,深入分析政策與技術創新的挑戰與機會。第一場座談由李怡庭院士主持,聚焦國際經驗分享,提供新加坡與美國的觀點。根據聯合國最新溫室氣體排放報告,2023年電力能源業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26%,居各產業之首。要實現全球淨零碳排放目標,電力部門扮演著關鍵角色。新加坡國立大學楊賢教授分享新加坡永續發展的經驗,說明新加坡如何透過政策及國際合作推動綠色經濟。美國芝加哥大學謝長泰教授則以電價改革為例,說明透過電價來對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則以臺灣現有能源資料來分析,說明目前新能源在臺灣電力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未來要如何加強地熱,氫能,以及小水力等新能源來降低電力使用中的碳排。

第二場座談由本中心執行長連賢明教授主持,著重於臺灣電力的供應情況,並聚焦於電力供應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主要討論碳費衝擊、電網適應性及中小企業轉型等挑戰與機會。與談人包括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哲良,他深入剖析臺灣碳費制度對經濟與產業的衝擊與應對策略,並建議透過稅收抵免與政策誘因,鼓勵企業採取減碳措施,減輕碳費對中小企業的負擔。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盧展南則探討電網資源的妥適性、可靠度與彈性發展方向,並指出提升電網韌性及投資智慧電網技術,對於能源穩定供應與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至關重要。最後,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則分析ESG對中小企業轉型的挑戰與契機。他強調企業需將永續發展融入經營模式,並善用政府支持與技術創新工具,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本次論壇提供了學界與政策制定者交流的寶貴平臺,期望透過多元討論與建言,為臺灣的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鋪路。這場論壇成功集結學術界與政策界專家,對於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台灣研究中心將持續發揮橋樑角色,透過舉辦國際研討會及推動跨國學術交流,促進知識傳播與政策影響。